著名作家冯唐说如果能做到三点,可以免于得癌症:不着急、不害怕、不要脸。
这并不是一个医学问题,而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。
前面两点其实并不难,基本可以交给时间。
有了阅历和经验,长了见识和本事,自然而然能够做到坦然自若,气定神闲。
但要做到不要脸,却很难。
古话讲究的就是人要脸,树要皮。
做人做到没脸没皮,大部分人不答应。
但事实上,很多时候确实需要点不要脸的精神。
大学入学的*天,宿舍四个人出去吃火锅。
本以为以为吃着火锅,唱着歌,以后就是兄弟了。
刚坐定,一个东北的同学就端起酒杯:
“来,哥儿几个,走一个!”
“来来,以茶代酒,走一个。”
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来自南方,从小是听话的乖孩子,从不曾喝过酒。
“大老爷们儿,喝什么茶?”东北的同学很鄙视。
“真的不能喝酒。”我们辩解。
“*次见面,给哥个面子。来白的。”
“这不是面子问题……”
没等我们把一句话说完,东北同学拂袖而去:“这饭不吃了!”留下我们面面相觑。
在日后的相处中,我们才明白。在他的价值认同中,同他一桌吃饭如果不喝酒,就是不给他脸面。
而他一直以为生死事小,脸面事大。脸都不要了,还活着干嘛?
其实,有时候如果能不要脸点,不仅能够显得自己比较大气,也能让别人感觉更加自在、惬意。
自己死爱面子的人,也时刻注意给别人面子。
然而,留给别人面子,别人会感激;但如果是强塞给别人,别人却未必乐享其成。
还是这位东北同学。
一次过生日请大家吃饭。菜吃了,酒喝了,牛吹了,如果就此作罢,刚好尽兴。
正在大家要曲终人散的时候。这哥们儿却高喊老板娘:“再上两个菜,来两瓶酒。”
一群酒足饭饱的人只好继续坐下来,把吹过的牛再吹一遍,把喝腻的酒再喝两瓶。
有人不胜酒力,在苦劝之下摔了杯子,愤而离席。大家不欢而散。
第二天,他自己也因为饮酒过度胃出血而住进了医院。
在医院照顾他的时候,奉劝他以后少干这种事。
他却振振有词:“别人来参加我的生日宴,那是给我面子。那我能不给人家面子?”
“你是给人面子,还是为难人啊?”
“面子我得给人家,要不要那是别人的事情。”
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脸面也是如此。
一厢情愿强加给别人,对别人来说却未必不是负担。
如果有些脸要了,损人但不利己,那还是不要了的好。
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,上大学的时候才*次走出大山,坐上火车。
大学毕业后近十年的时间,在各大城市之间奔波,交通工具也依然是火车。
听惯了“啤酒、饮料、矿泉水;花生、瓜子、八宝粥”的吆喝之声。
终于有机会坐飞机。
竭尽全力,使出浑身解数假装老司机。
值机、托运行李、过安检、登机……每一个环节,都认真观察别人怎么做。
一定要确定自己完全掌握了每一个细节,才付诸行动。
一切很顺利,装逼很成功。直到空姐来提供饮料。
不好意思说什么都不要,那显得很土。
那要一杯咖啡吧,比矿泉水显得有档次。
但是问题来了,这杯咖啡多少钱?问吗?太丢人了。
机智如我,很潇洒地掏出了100元的大钞。心中暗自得意:让空姐找零总可以吧。
空气凝固的一瞬间,*尴尬。
后来有一次,我请一个客户到一个很高端的西餐厅吃饭。
西餐的菜名本来难懂,有些餐厅为了追求艺术,菜名就更是费解。
客户点餐的时候,每一道她不理解而又感兴趣的菜,都详细而直接地想服务员咨询:这道菜是啥?怎么做的?什么口味……
服务员耐心解答,*终她也点到了自己喜爱的菜品。
我在一旁想起了自己*次坐飞机的经历。
挖空心思装逼,*后一秒破功,不仅脸面没有了,底子都掉了个干净。
大大方方承认自己不懂,会死吗?
“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不要脸一点,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,就能轻轻松松做自己。
这时候不仅不会丢了脸面,反而会闪耀着自信的智慧光芒。
一个朋友加入了去日本抢购马桶盖的大军,淘回一个价值近万元的全智能马桶盖。
自己拿着说明书,对照翻译软件研究了一星期,才大概搞明白这个高科技产品的用法。
有一天,另外一个朋友来家做客,如厕。
解决完问题之后傻了眼:面对这个没有中文标签的高科技玩意儿,完全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善后工作。
开口问吧,自己连冲马桶都不会,是不是太丢人了?
还是自己摸索鼓捣吧。一个马桶能高级到哪儿去呢?
找到一个貌似冲水的按钮,来回按了几次。水是出来了,但是冲不走。反反复复几次,水漫金山,污秽满屋。
这个结果不算太坏,更像是个笑话,但也颇为尴尬。
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幸运,所有的事情都会以喜剧谢幕。
两个好友之间借车。
借车的人因为好面子而不愿意多问,被借的人因为照顾朋友面子而不敢多说。
结果因为操作不当,造成车子严重受损,两个人的友情也由此画上句号。
所有人都喜欢和坦诚的人交往,而尽量规避虚伪的人。
真正的好朋友之间时常会开口戏谑“不要脸”,那不是责骂,而是爱的表达。
不要脸的朋友,更多了一份坦诚、可爱与亲密。
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,领导布置任务。明明有很多地方不甚了解,却总会硬着头皮答应下来。因为总担心有些问题问了就显得自己太无知。
后来自己带了团队,*痛恨的就是这种死要面子,不懂装懂的人。
有一次,团队接到了有史以来*大的项目,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。
在分配工作的时候,让新来的同事负责相对比较简单的市场板块,一再强调有困难先提出来,有问题随时问。
他表现出一幅完全领会的样子。中途几次询问情况,他都说:“领导放心,保证完成任务。”
离向客户汇报还有两天,大家交上各自的成果。
新同事做的市场调研,完全就是一坨狗屎。询问原因,他则找了一箩筐的理由:
“这个我不太清楚”
“这个我以前没做过”
“这个我以为……”
骂死他都已经于事无补,再厉害的人也回天乏术。
整个团队两周的努力,所有的期望,都因为一个新同事的死要面子而化为泡影。
团队领导并不介意有人问幼稚的问题,要么予以帮助和指导,要么调整工作部署,这都是领导的职责。
也不会看不起刚开始什么都不懂的人,领导真正看重的是工作的结果。
拼着脸不要,一开始就把不懂的问题都问了,领导心里有数,该解决的解决,该调整的调整,该补救的补救。
这样的人,更有利于提高团队工作效率,领导更喜欢。
不要脸是一种生活状态,需要的是勇气。
如果说太看重面子是缺乏这种勇气的外在原因,那么现实中自己和期望中自己之间存在的差距,就是内在原因。
做过业务的人都深有体会,面对客户的时候,要把自己装得像个专家一样去高谈阔论,好像客户的一切问题都在一手掌握之中。
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内心并没有数,好的情况是纸上谈兵,不好的情况是东扯西拉,把客户绕晕了算。
这并不仅仅是工作的需要,更大的原因是做业务的人从内心深处热切希望自己是个无所不知、无所不晓,能够轻而易举解决客户问题的专家。
只是事实和期望之间总是存在差距。
就像武大郎挑着卖炊饼的担子走在大街上,逢人一定要说“我兄弟是景阳冈上打死老虎的武松”一样。
不切实际的吹嘘,不仅能够满足自己的虚荣心,还能给自己一些安慰。
生活总是会给我们一些和实际相差甚远的虚幻,很多时候期望的并不一定是自己真正的想要的。
认真去思考:那真是自己想要的吗?
如果不是,不妨不要脸一点,既看到自己的优点,也直面自己的缺点。
做真正的自己,自在而底气十足。
脱去伪装,做一个不要脸的人吧。
不要脸一点,卸下虚伪的包袱,会显得大气而洒脱。
不要脸一点,少给别人无谓的负担,让别人多一份轻松和自在。
不要脸一点,就不用装得那么累,多一份自信与从容。
不要脸一点,朋友之间就会少一些误会,多一份体量和亲密。
不要脸一点,工作就能少一些不必要的沟通成本,多一些高效。
不要脸一点,……
不要脸,是一种生活的状态,属于有勇气敢于直面生活和自己的人。